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资讯交通运输正文

推进拼车合法化

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:2015-06-20 浏览次数:58
推进拼车合法化   无论是对公益性合乘的鼓励支持,还是对合乘费用的分担,以及非简单地认为是非法运营等,都在向“城市病”宣战。继出租车合乘政策出炉后,北京市年内还计划出台私家小客车“拼车”指导意见。

  大城市人满为患、车满为患,打车难和堵车难已经成为相辅相成的一个顽疾。有研究指出:顺风车每天可减少10%至25%的车辆。以北京500万辆车为例,每天可有效减少40万辆车出行。只是,多年以来,有偿拼车一直是交通管理中的“敏感词汇”。

  早在13年前,国内“顺风车”的微公益项目便已兴起。然而,尽管连续两年的“春节回家顺风车”活动累积了不少人气,可是“顺风车”风险与合法性的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。一方面,“拼车”虽非营运,但仍面临着与营运车辆同样的权益纠纷,一旦发生事故,如何赔偿并兼顾各方的利益,恐怕需要厘清界线;另一方面,“拼车”还涉及信任与监管的问题,“拼车”制造的“顺风”有人愿意开,也得有人愿意乘,既需要通过透明方式,把“拼车”与非法营运车辆区别开来,也需要制定“拼车”费用分摊的标准与原则,合理了人们才能够接受。

  “拼车”合法化是多赢之举。它的合法化,首先是将“拼车”与非法营运区别开来,是对公益性成本分担性质的认可,会让更多的私家车加入到顺风车的行列中来。其次,非法营运因需求而存在,“拼车”增加了供量,赋予了乘客更多的选择空间,对非法营运市场也会形成一种挤压。

  “拼车”新规的施行会带来不小的管理成本。对管理者而言,如果把分担费用看作是盈利,把“拼车”都认定为非法营运,无疑是最省事的。但也会连“拼车”带来的积极作用也一并否定了,是因噎废食。同时,规定中的模糊地带也给管理者留下了太多自由裁量的空间,“非法营运”的“罪名”很可能成了个别部门自肥的工具。放开“拼车”确实会带来一些新问题,但城市管理的进步空间就在于此,如果因为害怕麻烦就无所作为,或者攥着“灰色”的权力不放,可不是管理者应该有的态度。

  在过去一段时间内,每当有“好心载人”却被罚的事件发生,都会掀起一阵公众的讨论,法律规定上的空白,也让管理部门自身的公信力受到质疑。我们期待北京年内出台的新规,能够把“拼车”管好,也希望积极解决问题的管理思路,能够融入更多的城市。

“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,可以联系本站!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!

0条 [查看全部]  相关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