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资讯农业食品正文

DNA判定帮助阻击非法象牙贸易

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:2015-12-16 浏览次数:88
DNA判定帮助阻击非法象牙贸易   非法象牙贸易为了躲避政府,常常会辗转数个港口运送象牙,造成监管困难,DNA 测序技术则能解决这个难题。
  
  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(CITES)在曼谷举行了缔约方代表大会(COP)。该公约最初缔结于 1963年,每三年举行一次缔约方大会,旨在通过对野生动植物的进出口限制,确保野生动植物的国际贸易行为不会危害到物种本身的延续。
  
  大会上,CITES 通过了一项决议,要求 178个缔约方对缴获的象牙进行 DNA 鉴定,以追溯其来源地,这一举措可以帮助执法者锁定大象偷猎行为猖獗的地区,从而打击偷猎犯罪集团,保护垂危的非洲象种群。
  
  环保主义者对此欢欣鼓舞,汤姆·米利肯就职于总部位于英国剑桥的 TRAFFIC(野生动植物贸易监测组织),他向《自然》杂志的记者表示,“我参加过十四次 CITES 缔约方会议,而这是最棒的一次。”
  
  DNA 鉴定协助追踪非法商贩
  
  虽然早在 1989年,CITES 就已经禁止了全球的象牙贸易,但旺盛的需求和高额的利润仍让不法商贩趋之若鹜,偷猎活动更是愈演愈烈。
  
  这项暴利的地下生意已经让非洲部分地区变成了血腥屠场,非洲森林象的数量正在急剧下降。根据最近的一项研究,过去十年中,大象数量锐减了三分之二。根据联合国环境署的估测,自 2007年以来,全球象牙贸易规模翻了一番,若是以 1998年为基准,则是翻了三倍。有数据估测称,2011年有 17,000头大象被非法猎杀,虽然 2012年的官方估测数据尚未出炉,但专家表示,情况很可能更糟。
  
  如何遏制非法象牙贸易的浪潮,确保野生非洲象的种群延续,这是摆在全世界面前的难题,新的 DNA 鉴定方法有望力挽狂澜。
  
  这种鉴定方法最初由华盛顿大学生物保护中心主任塞缪尔·瓦瑟博士于 2007年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的会议记录中,不过它的诞生要追溯到 2004年。当时,瓦瑟博士的实验室开始尝试利用非洲象的粪便样品绘制一幅 DNA 地图,归纳出各地区大象的基因范式,现在,他们仍在不断扩展这份基因数据库,并由此定位象牙的原产地。
  
  根据瓦瑟博士的介绍,他主导研发的 DNA 鉴定技术可以分辨出象牙样品是来自非法偷猎还是正常途径,目前该技术对象牙原产地的鉴定精确在方圆 265公里(165英里)内。通过对象牙原产地的辨别,执法者可以找出偷猎活动频繁的“热点地区”,由此追踪涉嫌组织,并迫使涉案国采取更为严厉的打击行动。不过,瓦瑟博士也坦承,目前的检测方法还有一些缺陷:基因数据库的规模仍有待扩充;而且现在,这种方法只能用于检测大批的样品,无法根据单个的象牙追踪其产地。所以,CITES 的法案规定,接受检测的缴获象牙样本不得低于 500公斤。
  
  尽管如此,瓦瑟博士仍坚持这项技术前景广阔,不但能摧毁已有的犯罪组织,还能预防未来的偷猎行为。他认为,“打击象牙贸易最直接、最经济的方法是遏制住它的源头;要控制这样有组织的国际犯罪行为,堵住整个非法贸易网络的供应源是保护大象免遭杀戮的唯一途径。”
  
  肯尼亚代表和瓦瑟博士一起协助 CITES 起草了这份法案。周三,该法案在会议上获得通过,肯尼亚代表盛赞这是“一个巨大的成功”。
  
  瓦瑟博士则表示:“所有缔约方首次以法案的形式认可了 DNA 检测法在遏制非法象牙贸易上的价值和必要性,我感到十分欣慰,所有艰苦的工作终于得到了回报。”
  
  具体影响仍取决于各国执法情况
  
  非法象牙贸易的隐蔽性极强。为了躲避政府,运送象牙的船只常常会辗转数个港口,造成监管困难。去年出版的一份 CITES 报告提出,无论象牙运往哪个国家,都应在任何一个转运国的港口没收非法象牙。瓦瑟博士表示,DNA 鉴定法标定出偷猎活动猖獗的地区,可以解放出那些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卷入非法象牙贸易的“转运国”,执法者也可以集中精力面对问题真正严重的那些国家。
  
  CITES 的新举措获得了主要环保组织的赞扬。世界野生生物基金(WWF)非法野生动物贸易研究专家克劳福德·艾伦和瓦瑟一样乐观,他希望CI TES 能够设法“让全球各国的执法机构协同工作”,共同摧毁犯罪网络,遏制偷猎大象的“滔天巨浪”。
  
  “我们经常收缴象牙,可谁能想到,解决非法象牙贸易的关键就藏在象牙本身的 DNA 之中。”艾伦表示。
  
  不过,艾伦却透露了问题的难点,此项法案能够达成怎样的效果,带来怎样的长期影响,最终仍取决于各国的执行情况。CITES 的 178个缔约方是否都能强有力地执行本法案,瓦瑟持有十分谨慎的态度。
  
  中国传统文化对象牙制品十分推崇,近年来国内中产阶级的兴起也推动象牙价格一路走高。而且,禁止象牙贸易的努力还遭到某些非洲国家的反对,CITES 不得不“下不为例”地批准了一些象牙贸易的申请。很多人认为,这削弱了 1989禁令的威信,对 CITES 的公信力也有着巨大的损害。
  
  本次大会上,除了 DNA 鉴定的法令,与会代表还通过了数项抑制象牙需求的措施,其中包括在象牙贸易繁荣的国家唤醒公众的注意。
  
  会议开始之前,坦桑尼亚撤回了售卖其库存象牙的申请,这个举动深受伊恩·道格拉斯-汉密尔顿的赞赏。汉密尔顿是英国牛津大学的学者,也是位于肯尼亚内罗毕的慈善组织“拯救大象”的创建者。
  
  “22年来,这是第一次没有收到售卖申请的 CITES 会议。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做更多建设性的交流,而不是把精力浪费在是否通过售卖申请的争议之中。”他还补充说,“现在我们可以问心无愧地说,CITES 的主旨是减少象牙贸易。”
  
  近期,联合国毒品及犯罪问题办公室也将出台配套的监督措施,惩罚违反 CITES 法案的国家。不过瓦瑟博士坦承,法案最终的效果取决于各国执法机构的执行力度。而且,随着象牙价格的日益攀升,全球首脑必须专注于降低象牙的“长期需求”——单靠一两个政策不太可能办到。
  
  可应用于其他物种的保护
  
  DNA 鉴定法不但为脆弱的大象种群带来了希望,还可用于保护其他濒危物种。瓦瑟实验室里,来自印度的博士后萨马拉·蒙多已经开始将类似的方法应用于老虎和金钱豹身上,瓦瑟博士表示,早期的结果十分乐观。
  
  CITES 也十分关注其他濒危野生动植物的相关贸易。本次大会上,CITES 还要求莫桑比克和越南加强对犀角贸易的控制,更加严格地执行对犀牛的保护措施。而且,大会还前所未有地批准了对鲨鱼和多种热带木材树种进行保护。
  
  CITES 编制的“附录2”收录了那些目前还没有立即灭绝的危险、却仍需要采取保护措施的物种,对它们的相关贸易进行限制。
  
  此次大会上,一些鲨鱼——包括长鳍真鲨、路氏双髻鲨、八鳍丫髻鲛、锤头双髻鲨和鼠鲨——增补入“附录 2”,和它们一起进入名单的还有一些热带硬木树种,例如乌木和红木。许多参会代表表示,此前 CITES 曾犹豫是否应该介入有商业价值的海洋生物的贸易,现在他们显然做出了决定。

“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,可以联系本站!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!

0条 [查看全部]  相关评论